七四九、历史的记载(1/2)

没过多少时间,侯景便入见于萧衍于太极东堂,毕竟,他曾经有壮志:“渡江缚取萧衍老公,为太平寺主。”现在终于实现了。

侯景以甲士五百人自卫,稽颡殿下,典仪引就三公榻。

萧衍这差不多是人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近侯景,这时候,见了侯景,他虎死不倒威,倒也没什么惊惧,问道:“卿在军中日久,无乃为劳!“

史书说侯景此时的反应是不敢仰视,汗流被面,不过,这应该是胡说八道了。

两人这时闲聊了片刻,萧衍又问:“你是何州人,而敢至此,妻子还在北方吗?“

据说侯景此时非常紧张,对萧衍的问话都答不上来,这倒是有可能,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儿说吴侬软语,侯景十之七八听不懂,倒不是答不上来。

任约从旁代答:“大王的妻子皆为高氏所屠,唯以一身归陛下。“

于是萧衍又问:“初渡江有几人?“

侯景回答:“千人。“

“围台城几人?“

侯景:“十万。“

“今有几人?“

侯景冷笑:“率土之内,莫非我有。“

侯景紧接着又去永福省去见太子,太子这个时候表现的也很从容,不过侍卫们这时候都已经逃光了。

两个人略略交谈,不过也没什么精彩的内容。

史书上说,太子与言,又不能对。由此,我更加觉得有可能是语言上不能够听得太明白,毕竟北人对南人的言语不容易明白也是常有的。

但是,史书上却偏偏不这么说,史书上胡扯什么侯景看见萧衍恐惧,看见太子也紧张窘迫,所以说不出来话。

甚至,史书还捏造了一段侯景和他的一名麾下的对话,在这个对话里侯景说:“我常跨鞍对陈,矢刃交下,而意气安缓,了无怖心。今见萧公,使人自慑,岂非天威难犯!我不可以再见之。“

看了这段对话,我想问候一下史官的妈咪,你们特么当时在现场吗?侯景说这句话的时候专门叫你们去笔录了吗?

瞎几把胡扯,是中国部分史官的一大技能。

客观而言,所有的史书记载的两人对话,都是篡改历史的嫌疑,不过中国历史是所谓十八岁的小姑娘,任人打扮,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一种共识。

毕竟没成功的起义,在官方史书中都叫做草寇、匪;成功了的起义当政者都是暴君和桀纣。

客观评价,不基于成败而记载的史书,大概也就是《史记》、《三国志》有那么些意思。

但好在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两人对话类型的,历史还必须记载事件,害怕已经手无寸铁的皇帝和太子的侯景接下来的行动可是一点儿也不害怕。

侯景第一步就是立刻将两宫侍卫全部撤换;

第二步放任军士抢劫,纵兵掠乘舆、服御、宫人皆尽。

第三步收朝士、王侯送永福省,使王伟守武德殿,于子悦屯太极东堂。

第四步直接矫诏,大赦天下,自加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建康士民逃难四出。太子洗马萧允至京口,端居不行,曰:“死生有命,如何可逃!祸之所来,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