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八,一个新的王朝崛起了(1/2)

就在萧誉的长沙被攻破、萧誉被萧绎处死的当儿,侯景也攻占了三吴之地,整个浙江都落入了侯景手中。

而就在这时,一件突发的事件几乎打破了宇文泰的发展计划,而这次突发事件,对于宇文泰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次突发事件,来源于另外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当然就是东魏,但是现在,东魏这个名字已经被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我们年轻的皇帝高洋同志,公开篡位了。

和宇文泰不一样,高洋的地盘和大梁接壤的地方,高洋该做的文章早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他已经占有了几乎整个淮南之地,长江中上游高洋暂时也没有机会染指。

毕竟,那是宇文泰虎视眈眈的地方。

高洋也没想过要发动渡江战役击败侯景,毕竟高洋和侯景其实也没什么矛盾,何况,何必替萧绎报仇,替萧绎承担侯景的压力呢?

所以,高洋现在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好干。

既然没什么事情好干,那么就不如称个帝玩儿了,高洋称帝,这时候差不多一切事情也算水到渠成,东魏不比宇文泰的西魏,东魏早已经完全熟悉高家的统治。

东魏的重臣几乎完全都是高家的人。

不像宇文泰麾下,还有独孤信那么忠心耿耿的皇室保皇党。

高家篡位的工作基本在高澄时代,就已经几乎是半公开的进行了,而孝静帝又因为谋反被高澄所幽禁,高洋当政之后,看守部署的更严密。

孝静帝完全没有任何机会,朝廷上的一切诏命、权利都来自于高洋。

一切都已经水到渠成,一切都已经应天顺人,这个时候不称帝,高洋都感觉有点对不起自己,尤其是之前跟随高洋谋划称帝和改朝换代工作的一帮臣子们。

他们当年陪着高澄做了半拉子的改朝换代工作,因为高澄的死突然就中断了,如今捡起来重新续起来,他不香吗?

比如杨愔,当日就是陪着高澄策划改朝换代工作的。

对于高洋来说,他搞改朝换代还有一个考虑,他这边一改朝换代,西魏那边肯定按捺不住啊,宇文泰会下那么多人,还不撺掇他上位?

这么一搞,宇文泰的精力可能就未必盯着长江中上游了。

高洋的目光很敏锐,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打断宇文泰的战略,那么将来长江中上游一定为宇文泰所得,毕竟放眼江北,宇文泰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

但是把关陇放到天下的形势之中来看,再配上大梁目前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这局面就对宇文泰太有利了。

一旦宇文泰他日得巴蜀,得荆州,则天下形势,优劣分矣。

所以,高洋现在得搞点事,战争的话,高洋现在还不想发起和宇文泰的战争,毕竟,父亲都战胜?的人物,他自觉未必搞得定。

另外,他和宇文泰一开战,战场形势一胶着,天知道侯景会不会从中捡便宜?

所以,这个时候,和宇文泰开战并不明智,还不如坐山观虎斗更好,但是自己在坐山观虎斗的同时,宇文泰也在坐山观虎斗。

所以,得搞点事,让宇文泰那边不得安生的好。

他这边称帝,西魏那边,皇帝元宝炬和太子元钦势必慌得一笔,他们肯定会在自己称帝之后,出于恐惧对宇文泰下手,即便他们不得得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