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一、萧绎之死(1/2)

萧绎这个人是坏到家的一个人,历史上如果说有什么亡国之君不值得惋惜的话,萧绎绝对的能算得上一枚。

萧绎这个时候,被俘虏被虐待,也没有表现的什么义正辞严,也没表现出亡国之君宁死不屈的气度,他读了很多很多书,但是也没什么卵用,一没表现出气节。

二来没有表现出足智多谋。

但是小坏是表演了不少。

这时候他被萧察从于谨这里讨要过去,萧察自然是不免对他侮辱殴打,毕竟自己的亲哥哥就死在他手上,这不痛揍一顿就说不出去。

萧绎本来就对萧察怀恨在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任萧察痛扁。

不过,萧察这个时候寄人篱下,虽然宇文泰封了他做梁王,但是他的这个梁王比宇文泰的国公之位还要低一点,这个梁王每次去看宇文泰,都还得毕恭毕敬。

所以,萧察痛扁了萧绎之后,还是不得不把萧绎放回。

萧绎这时候啥也不想了,就想一个问题,怎么给萧察好看,怎么报萧察侮辱自己的这个仇。

他倒是急中生智,眼看着宇文泰的麾下长孙俭比较老实,而且,长孙俭似乎是个比较有权,说话能管事的人,他早听说长孙俭和宇文泰的关系很好。

这时,他想着的是,萧察你特么侮辱我,我就找宇文泰最亲近的人告你的状。

这时他逮了一个机会,悄悄对长孙俭说,我在城里某处某处埋了几千斤金子,我带你去取,他是一个帝王,之前萧纪在战前悬赏的那些金子后来大部分都落到了他的手上。

所以,这个事情,长孙俭相信,长孙俭当然并不是自己贪图那些金子,而是这些金子他想得了献给宇文泰。

长孙俭是宇文泰的最好的一个朋友。

当下,他押着萧绎到了城里,到了城里之后,萧绎这才期期艾艾的说:“长孙将军,我其实是骗你的,我把你骗来此地是希望你给我伸冤。”

当下,就在长孙俭面前告了萧察一状,这一状涉及的内容不少。

第一,当然是萧察侮辱自己云云。

第二,则是状告萧察意图谋反。

说萧察聚集了一帮将领,准备借摆宴会邀请讨伐江陵的重要将领包括于谨、杨忠等人全部出席,然后搞一个鸿门宴一锅端。

他的这个计策本来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先摆了人家长孙俭一道,骗人家说有几千斤黄金,随后到了一毛没有,别人能帮你复仇才怪。

他还狡辩:“我骗你也要你信啊,哪里有天子自己挖坑埋黄金的道理?”

这个时候,讨伐江陵的大军于谨、杨忠等人也还有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需不需要顺便顺流而下,继续讨伐王僧辩,拿下南京?

彻底颠覆梁朝。

但是,长孙俭通过萧绎之口得到的情报还是令于谨、杨忠等人有些错愕。

于是,于谨迅速派人尾随萧察仔细观察,查看萧察是否有反意。

萧绎所言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凭据,萧察的麾下这个时候确实有些人从中看到了机会,于谨、杨忠的魏军进入江陵城之后,军纪也不算是特别好,老百姓有些怨言。

很多人对于萧察是反感的。

江陵此前,也有很多很多年都没有爆发过战乱,老百姓中有不少人都认为萧察是个卖国贼,是萧察这个卖国贼引来魏军颠覆了梁朝。

所以,萧察的处境也是有些狼狈的。

毕竟,按照协议,这些老百姓日后都还是萧察的子民,如果不消除这些老百姓心上卖国贼的嫌疑,他的统治可能不稳。

所以,这个时候,萧察就有部下开始给萧察献计。

这个献计的部下所献出的计谋还真的与萧绎所言差不离,那就是劝萧察摆一个鸿门宴,把魏军的首脑一网打尽,如果把魏军的首脑一网打尽,魏军就不足为惧了。

然后,各个击破就好了。

如此,一战之后,不但可平息江陵百姓的怨气,也可以打出自己的威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